搜 索:
搜索
 
 
磴口文化
风景名胜
精品线路
餐饮食宿
旅游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磴口县打造“三张名片”实现绿色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17-08-09 来源: 作者:

渔业养殖

垂钓大赛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光伏设施农业

大漠明珠纳林湖

沙漠水稻

 液化天然气项目

  经济总量小、缺乏资源、发展后劲不足……曾几何时,磴口县一直被冠以这样的标签。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该县利用乌兰布和沙漠土地资源广、阴山大漠黄河美景多等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百湖之乡、魅力磴口”主体形象,做好水、绿、沙、文化四篇文章,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绿色有机、清洁能源三张名片,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磴口县广大干部群众牢牢牵住转型发展这个“牛鼻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奋力书写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新篇章。

  文化旅游名片:展百湖之乡秀美画卷

  巍峨的阴山、广阔的大漠、奔腾的黄河……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调查显示,磴口县境内的旅游资源涵盖了全国旅游资源八大类的全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单体总数的26%。

  依托奇特的沙漠景观,近年来,磴口县立足实际,以“百湖之乡、魅力磴口”为品牌,以“旅游+多元化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打造自治区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着力做好水、绿、沙、文化四篇文章,通过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出景观农业、生态工业、商贸购物、文化旅游等新经济业态,促进经济和城乡的转型发展,使旅游朝着全域化发展方向迈进。今年1~7月,全县接待游客72.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8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旅游业已成为三产支柱产业。

  7月23日,2017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铁人三项邀请赛在磴口县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68位铁人在此一决高下。在本次全国赛事的推动下,磴口县首次获得了旅游与文体融合推广的成功,这对该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围绕沿河、沿沙、沿山三条自然风光路线,磴口县成功打造了黄河风情游、阴山古迹文化游、沙漠生态游三大旅游精品区,形成了历史古迹类、自然风光类、产业园区类三大特色景区。目前,该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2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及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漠明珠纳林湖是自治区西部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在该县县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纳林湖已成为集生态保护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阴山岩刻、乌兰敖包、阿贵庙、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等旅游景观呈现出新、奇、险的特点;沙金巴音宝力格牧民新村、海子沿新村等更成为了周边大中城市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绿色有机名片: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磴口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可谓天然的隔离带,隔绝了大部分的有害病菌及有害生物,使本地的农畜产品品质更加优良。”磴口县农牧业局局长张长路说,“磴口光照资源和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又没有污染,发展有机农畜产品潜力巨大。”

  近年来,磴口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拓思路,把绿色有机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农牧业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圣牧高科有机草场,无人机航拍器在300米高空传回的视频图像让人震撼:一个个巨大的绿色圆圈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蔓延开来,望不到边。该草场负责人刘文光告诉记者,这是轮式喷灌系统种植出来的牧草,一个圆圈的面积在700亩以上,这样的现代化牧草基地已经发展到30余万亩了。

  “十二五”时期,磴口县建成圣牧高科有机牧场23座,发展荣威、晶烨等标准化养殖场210个,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56万头(只)。其中,圣牧高科从2011年开始建设生产线,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050多吨,有机奶牛存栏10万头,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全程有机产业链逐步形成。

  今年,磴口县委、政府大胆尝试,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亿元,在乌兰布和沙漠中规划建设了1500亩的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规划设计了生态种养+光伏发电+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沙漠空旷无污染,透气性好,种出的水稻植株健壮。而且,沙漠中没有有害气体,能减少病虫害,避免农药除虫,确保了稻田的绿色有机。”近日,该县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郭利川说。

  磴口县建立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增加原产地商标和“三品”认证的品种数量,在依托圣牧高科等龙头企业培育传统农畜产品知名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品种在该县的种养殖方法。先后建成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花生种植基地、小龙虾养殖基地,引进鲈鱼、鳜鱼、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促使农畜产品多元化。同时,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基地,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路,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比以前种地强多了,我现在每年收入至少在12万元左右。我们金马湖的鱼肉质鲜美,外地游客都很喜欢,人多的时候,这里的鱼都供不应求。”说起依靠特色水产养殖发家致富的经历,金马湖锦湖生态庄园的老板王静非常感慨。

  近年来,该县积极扩大渔业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已成功建成总面积为3.5万亩的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并建成纳林湖、金马湖、万泉湖3处大型渔业养殖基地。总水面3万亩的奈伦湖正在建设休闲渔业基地,三盛公黄河风情小镇、金马湖渔村也在加快建设当中。与此同时,该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七个、自治区首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特色水产养殖规模达到4.5万亩。

  清洁能源名片:趟出光伏治沙新路子

  近年来,磴口县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光伏、光热产业与种养、治沙产业有机结合,集中布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打造以太阳能装备制造、应用、销售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链。同时,做大做强LNG和CNG产业,大力开发新能源,努力创建清洁能源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许多来磴口县观光的游客发现,一片广阔的人造“蓝海”嵌入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蔚为壮观。这片“蓝海”正是磴口县打造的一万亩光伏产业园,园区内的光伏发电板组成方圆数公里的巨大矩阵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力,实现电力生产零污染、零排放。

  乌兰布和沙漠有425万亩可利用土地,具有年日照时长3300小时以上、气象条件好、光源持续稳定等优势,这也是磴口建设万亩光伏发电项目的天然优势。记者注意到,每排光伏发电板下都种有紫花苜蓿等牧草。磴口县工业园区负责人说:“我们利用光伏板的遮阴效果,在沙地上种植沙生植物,一是可以减少风天沙尘对光伏面板的影响,二是可以为沙漠增绿,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昌盛日电公司在磴口县投资建设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期和二期共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项目同时配套建设了253栋先进温室大棚。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昌盛日电光伏项目采用棚上发电、棚下发展种植业的新模式,以玻璃温室、单排棚和联排棚等高效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为主,种植附加值比较高的植物种植品种,包括菌菇、多彩苗木、茶树、有机蔬菜等。

  短短几年时间,乌兰布和沙漠里就聚集了众多企业,截至目前,已有昌盛日电、国电投、国电、国华、蒙华、神州、山路等多家企业入驻运营,建成光伏发电面积7000亩,发电规模达220兆瓦。到2020年,将建成9万亩的国家级光伏治沙基地。

  磴口县利用沙漠资源建设万亩生态光伏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在乌兰布和沙漠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单一发电向光伏设施农业、光伏治沙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新模式,已成为了磴口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此外,随着低碳经济的来临,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燃料正在被广泛利用,磴口县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长庆气田——乌海——临河天然气输气管道过境的有利条件,坚持打造集“生产、运输、加气站及液化天然气重卡”为一体的产业链,引进液化天然气项目,总投资5.6亿元,打造日处理9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城。

  华油、德胜、恒泰3家磴口县内的液化天然气生产企业投运以来,以磴口为中心,北连策克及甘其毛都口岸,西通过阿拉善盟与甘肃、新疆对接,东向包头、呼和浩特发展,南与银川、鄂尔多斯、陕北连成一片的市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为拓展本地区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365bet官网网址
  首页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帮助  

主办单位:磴口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磴口县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2011 Dengkou Inner Mongolia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 13001742号

联系电话:0478-4262212 Email:axxaty@163.com

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